伊莉討論區

標題: 這些年,整理的不知名的三國人物列表 [打印本頁]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37 PM     標題: 這些年,整理的不知名的三國人物列表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1-12 03:39 PM 編輯

原本那串似乎沒寫到列傳,故在這串補充

基本上這串整理出東漢末到西晉滅吳(A.D.184-280)間的三國不知名人物

整理者不限於俺,在座的各位皆可以補充(如周處等人)

這群人物不限於史實,演義或者其他稗官野史,地方志,話本小說等出現之人物亦可入選

這串作者並非僅本人,任何人都可以當這串作者

然後有錯誤也可指正,有漏則可幫補充,當作互相切磋之用

將原版再補上列傳,則可供版上有人在遊戲/小說新添角色時用

另外本串參考三國女性不知名人物的編列方式,加以編輯

這樣省得寫獨立列傳,也讓版主輕鬆許多(如要放入精華區,只需複製標題即可)
順帶一提,若有打算創此角卻不想親自寫列傳者,鄙人拙作可供複製

前言其實都在講廢話.....QQ
以下正式開始
姓:陶

名:升

字:不詳

生卒年:?-?

貫籍:不詳

勢力:東漢→張燕→袁紹

官職/爵位:平漢將軍→建義中郎將

列傳:

1.史實:陶升原為內黃縣小官,跟隨張燕並成為黑山賊成員,後自號「平漢將軍」並脫離黑山賊。黑山賊首領之一于毒攻取鄴城時親自保護袁紹妻小,將袁紹妻小護送至斥丘與袁紹會合,後因其功而被袁紹提拔,袁紹任命陶升為建義中郎將。

2.演義:陶升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英雄紀》:升故為內黃小吏。

2.《後漢書 袁紹傳》:賊有陶升者,自號「平漢將軍」,獨反諸賊,將部衆踰西城入,閉府門,具車重,重,輜重也。載紹家及諸衣冠在州內者,身自扞衞,送到斥丘。

3.《後漢書 袁紹傳》:聞魏郡兵反,與黑山賊干毒等數萬人共覆鄴城,殺郡守。

4.《三國志 魏志 袁紹傳》:賊陶升者,故內黃小吏也,有善心,獨將部衆踰西城入,閉守州門,不內他賊,以車載紹家及諸衣冠在州內者,身自扞衞,送到斥丘乃還。紹到,遂屯斥丘,以陶升為建義中郎將。乃引軍入朝歌鹿場山蒼巖谷討於毒,圍攻五日,破之,斬毒及長安所署兾州牧壺壽。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38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0-28 10:39 PM 編輯

姓:李

名:高

字:閭術

生卒年:?-?

貫籍:巴西西充國

勢力:蜀漢(?)→曹魏(?)→西晉

官職/爵位:蜀郡江原縣方略吏→牙門將→金城太守→雁門太守

列傳:

1.史實:原為蜀郡江原縣小官,為人勇猛,泰始四年(A.D.268)蜀地士兵王富以自己長得像諸葛瞻為由,起兵反抗晉朝,隨即被李高所平。王濬伐吳時李高以牙門將身分參戰,於該戰中親自擄獲吳主孫皓,並燒了孫皓的宮殿。

2.演義:李高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華陽國志》:泰始四年(A.D.268),故中軍士王富有罪逃匿,密結亡命刑徒,得數百人,自稱諸葛都護,起臨邛,轉侵江原。江原方略吏李高、閭術縛富送州,刺史童策斬之。初,諸葛瞻與鄧艾戰于綿竹也,時身死失喪,或言生走深逃。瞻親兵言富貌似瞻,故富假之也。

2.《華陽國志》:譙登同郡縣(巴西西充國人)李高,亦有武幹,平吳時,與牙門將處前,獲孫皓,封縣侯,官至金城、鴈門太守。

3.《晉書 王濬傳》:被壬戌詔書,下安東將軍所上揚州刺史周浚書,謂臣諸軍得孫皓寶物,又謂牙門將李高放火燒皓偽宮。

4.《華陽國志注》:閭術,高字也。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0 PM

姓:王

名:晟

字:不詳

生卒年:?-?

貫籍:吳郡嘉興

勢力:東漢→嚴白虎(嘉靖本演義)

官職/爵位:合浦太守→?

列傳:

1.史實:王晟曾任合浦太守,建安元年(A.D.196)孫策討伐嚴白虎時粉墨登場,後和錢銅、鄒他皆被孫策所破。孫策殺錢銅、鄒他等人,後又殺王晟家人,輪到王晟時因孫策之母吳氏、孫堅和王晟為舊識,在其母勸阻下孫策釋放王晟。

2.演義:王晟並沒有在毛本《三國演義》中亮相,嘉靖本《三國演義》則提及王晟和周泰(應作鄒他)為嚴白虎部將,被嚴白虎委任鎮守嘉興。後被孫策擊敗,遭吳將黃蓋擒獲。

參考來源:

1.《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五》:烏程鄒佗、錢銅及嘉興王晟等各聚眾萬餘或數千人,不附孫策。策引兵撲討,皆破之,進攻嚴白虎。白虎兵敗,奔餘杭。

2.《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附《吳錄》:時有烏程鄒他、錢銅及前合浦太守嘉興王晟等,各聚衆萬餘或數千。引兵撲討,皆攻破之。策母吳氏曰:「晟與汝父有升堂見妻之分,今其諸子兄弟皆已梟夷,獨餘一老翁,何足復憚乎?」乃舍之,餘咸族誅。

3.嘉靖年間版《三國演義》:時有嚴白虎自稱「東吳德王」,遣周泰守烏城,王晟守嘉興。策兵至,白虎令弟嚴輿出城,交兵於楓橋。

4.嘉靖年間版《三國演義》:策進兵追襲。黃蓋生擒王晟,勢如劈竹。太史慈急攻打烏城,先登城射死那太守。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0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0-28 10:42 PM 編輯

姓:鄒

名:他(又名鄒佗)

字:不詳

生卒年:?-196

貫籍:吳郡烏程

勢力:東漢→嚴白虎(嘉靖本演義)

官職/爵位:?

列傳:

1.史實:鄒他於建安元年(A.D.196)孫策討伐嚴白虎時粉墨登場,後和同郡人錢銅、嘉興人王晟皆被孫策所破,與錢銅一同遭孫策處死。

2.演義:鄒他並沒有在毛本《三國演義》中亮相,嘉靖本《三國演義》誤作周泰,並提及鄒他和王晟為嚴白虎部將,被嚴白虎委任鎮守烏城(應作烏程)。後被剛投降孫策陣營不久的太史慈登城後射殺。

參考來源:

1.《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五》:烏程鄒佗、錢銅及嘉興王晟等各聚眾萬餘或數千人,不附孫策。策引兵撲討,皆破之,進攻嚴白虎。白虎兵敗,奔餘杭。

2.《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附《吳錄》:時有烏程鄒他、錢銅及前合浦太守嘉興王晟等,各聚衆萬餘或數千。引兵撲討,皆攻破之。策母吳氏曰:「晟與汝父有升堂見妻之分,今其諸子兄弟皆已梟夷,獨餘一老翁,何足復憚乎?」乃舍之,餘咸族誅。

3.嘉靖年間版《三國演義》:時有嚴白虎自稱「東吳德王」,遣周泰守烏城,王晟守嘉興。策兵至,白虎令弟嚴輿出城,交兵於楓橋。

4.嘉靖年間版《三國演義》:策進兵追襲。黃蓋生擒王晟,勢如劈竹。太史慈急攻打烏城,先登城射死那太守。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2 PM

姓:秦

名:松

字:文表(《資治通鑑》誤作字元表)

生卒年:?-?

貫籍:廣陵

勢力:東漢→孫策→孫權

官職/爵位:?

列傳:

1.史實:孫策自領會稽太守時以秦松、張紘、陳端、張昭等人為謀主,後隨孫策破劉勳、黃祖,斬韓晞,孫策死後輔佐孫權。曹操曾多次要求孫權送子為質,孫權以此詢問眾臣意見,張昭和秦松不能做決定,後因周瑜反對與孫權的想法相同,而將此事作罷。赤壁之戰時秦松為主和方,後因魯肅、周瑜主戰,孫權決定和曹操開戰,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勝利後不久,秦松病死。

2.演義:秦松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吳書 孫討逆傳》:策自領會稽太守,復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為廬陵郡,以賁弟輔為廬陵太守,丹楊朱治為吳郡太守。彭城張昭、廣陵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主。

2.《三國志 吳書 陸績傳》:孫策在吳,張昭、張紘、秦松為上賔,共論四海未泰,須當用武治而平之。

3.《三國志 吳書 張紘傳》:初,紘同郡(廣陵)秦松字文表,陳端字子正,並與紘見待於孫策,參與謀謨。各早卒。

4.《三國志 吳書 周瑜傳》附《江表傳》:曹公新破袁紹,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書責權質任子。權召羣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

5.《三國志 吳書 呂蒙傳》: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衆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

6.《三國志 吳書 周瑜傳》附《江表傳》:劉備之自京還也,權乘飛雲大船,與張昭、秦松、魯肅等十餘人共追送之,大宴會敘別。

7.《資治通鑑》: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3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0-28 10:43 PM 編輯

姓:習

名:珍

字:不詳

生卒年:?-220(?)

貫籍:襄陽

勢力:東漢→劉備

官職/爵位:零陵北部都尉→裨將軍→邵陵太守

家庭: (弟)習宏、(子)習溫、(孫)習宇

列傳:

1.史實:習珍為劉備部屬,並被委任鎮守零陵。關羽被東吳擒殺後,諸城響應投吳,習珍則是以漢將自居不願歸順東吳,並時常與樊伷聯絡。後吳降將潘濬討滅樊伷,並圍零陵,潘濬欲勸降習珍,但習珍不為所動,潘濬只好繼續攻打零陵。習珍鎮守到城中彈盡糧絕時向部下表達以死明志,最終在零陵城內自殺身亡,零陵於是落入東吳之手。

2.演義:習珍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資料:


1.《襄陽記》:孫權殺關羽,諸縣響應。欲保城不降,(習)珍弟宏曰:「驅甚崩之民,當乘勝之敵,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不如暫屈節於彼,然後立大效以報漢室也。」珍從之,乃陰約樊胄等舉兵,為權所破。珍舉七縣,自號邵陵太守,屯校夷界以事蜀。

2.《太平御覽》卷417《襄陽記》曰:劉備以習珍爲零陵北部都尉,孫權遣潘濬討珍,珍率數百人登山自將,濬乃單將左右,自到山下交語。珍謂曰:「我必爲漢鬼,不爲吳臣矣。」濬攻,珍圍守月餘,糧箭幷竭。珍謂群下曰:「珍受漢中王厚恩,不得不報之以死,諸君何爲者耶?」乃伏劍自裁。

3.《襄陽記》:先主聞(習)珍敗,為發喪,追賜邵陵太守。

4.《襄陽記》:習珍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將軍。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3 PM


姓:賈

名:信

字:不詳

生卒年:?-?

貫籍:不詳

勢力:東漢→曹操

官職/爵位:?

列傳:

1.史實:賈信為曹操部將,建安八年(A.D.203)曹操擊敗袁譚、袁尚聯軍後不久留賈信鎮守黎陽。建安十六年(A.D.211),曹操進攻馬超、韓遂聯軍時留曹丕鎮守大本營,此時河間人田銀、蘇伯趁曹操不在舉兵謀反,曹丕派曹仁平變,賈信亦與軻比能、閻柔等參戰並討平田銀、蘇伯之亂。

2.演義:賈信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魏志 武帝紀》:(建安)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戰,擊,大破之,譚、尚夜遁。夏四月,進軍鄴。五月還許,留賈信屯黎陽。





2..《三國志 魏志 程昱傳》附《魏書》:(建安十六年)太祖征馬超,文帝留守,使(程)昱參軍事。田銀、蘇伯等反河間,遣將軍賈信討之。

3.《三國志 魏志 曹仁傳》蘇伯、田銀反,以仁行驍騎將軍,都督七軍討銀等,破之。

4.《三國志 魏志 軻比能傳》太祖西征關中,田銀反河間,(軻)比能將三千餘騎隨(閻)柔擊破銀。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4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0-28 10:45 PM 編輯

姓:孫

名:香

字:文陽

生卒年:?-?

貫籍:吳郡富春(?,暫時推斷)

勢力:東漢→孫堅→孫策→袁術

官職/爵位:吳郡主簿→吳郡功曹→郎中→汝南太守→征南將軍

家庭: (父)孫孺,(再從兄弟)孫羌,孫堅,孫靜(再從姪子/女)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孫尚香等

列傳:

1.史實:孫堅起兵時跟隨孫堅征黃巾、討董卓、戰黃祖,孫堅征黃祖時不幸戰死,孫香隨孫策投靠袁術,後隨袁術南征北討。建安二年(A.D.197)袁術在壽春稱帝,得知袁術稱帝的孫策決意脫離袁術自立,孫策順便拉攏吳景回歸孫策陣營,而孫香因離孫策地盤太遠而未能受孫策邀請,孫香最終病死於壽春。

2.演義:孫香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吳書 孫賁傳》附《吳書》:孫香字文陽。父孺,字仲孺,堅再從弟也,仕郡主簿功曹。香從堅征伐有功,拜郎中。後為袁術驅馳,加征南將軍,死於壽春。

2.《三國志 吳書 孫賁傳》附《江表傳》:附袁術以吳景守廣陵,策族兄香亦為術所用,作汝南太守,而令賁為將軍,領兵在壽春。策與景等書曰:「今征江東,未知二三君意云何耳?」景即棄守歸,賁困而後免,香以道遠獨不得還。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5 PM

姓:薛
名:永

字:茂長

生卒年:?-?

貫籍:不詳

勢力:東漢→呂布→蜀漢

官職/爵位:蜀郡太守

家庭: (祖父)薛衍,(父)薛蘭,(子)薛齊,(孫)薛懿,薛始

列傳:

1.史實:《新唐書》、《資治通鑑》等書提到此人。原為呂布部將,後薛蘭於興平二年(A.D195)被曹操攻殺,薛永帶著族人投靠劉備,後隨劉備多次征戰,並隨之攻打劉璋。

2.演義或其他資料:薛永在《元和姓纂》中首次提及,但並沒有在《三國演義 》中亮相。

參考來源:


1.《新唐書 宰相視系表 薛氏》:東海相(薛)衍,衍生兗州別駕蘭,為曹操所殺。子永,字茂長,從蜀先主入蜀,為蜀郡太守。永生齊,字夷甫,巴、蜀二郡太守,蜀亡,率戶五千降魏,拜光祿大夫,徙河東汾陰,世號蜀薛。二子:懿、始。懿字元伯,一名奉,北地太守,襲鄢陵侯。

2.《元和姓纂》:八代子蘭,徐州別駕,為曹公所害,生永,遂歸于蜀先主,官至蜀郡太守。齊歸晉,為光祿大夫。齊生懿,晉光祿,河東太守。

3.《魏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薛辯,字允白。其先自蜀徒於河東之汾陰,因家焉。祖陶,與薛祖、薛落等分統部眾,故世號三薛。

4.《資治通鑑考異·卷第六·齊紀上》:北史薛聰傳為羽林監。帝會與朝臣論海內姓地人物,戲謂聰曰:『人謂卿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聰對曰:『臣遠祖(薛)廣德,世事漢朝,時人呼為漢臣。九世祖(薛)永,隨劉備入蜀,時人呼為蜀臣。今事陛下,是虜,非蜀也。』

5.《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齊紀六》:眾議以薛氏為河東茂族。帝(北魏孝文帝)曰:「薛氏,蜀也,豈可入郡姓!」直閣薛宗起執戟在殿下,出次對曰:「臣之先人,漢末仕蜀,二世復歸河東,今六世相襲,非蜀人也。伏以陛下黃帝之胤,受封北土,豈可亦謂之胡邪!今不預郡姓,何以生為!」乃碎戟於地。帝徐曰:「然則朕甲、卿乙乎?」乃入郡姓,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6 PM

姓:薛
名:齊

字:夷甫

生卒年:?-?

貫籍:不詳

勢力:蜀漢→曹魏→西晉

官職/爵位:蜀郡太守→巴郡太守→光祿大夫

家庭: (曾祖父)薛衍,(祖父)薛蘭,(父)薛永,(子)薛懿,薛始

列傳:

1.史實:《新唐書》中提到此人。薛永死後繼任蜀郡太守一職,後接任巴郡太守之職。蜀漢炎興元年(A.D.263),曹魏司馬昭率鄧艾、鍾會、諸葛緒等伐蜀,不久後主投降,薛齊帶著五千戶投降曹魏,被曹魏封為光祿大夫,入晉後其子薛懿亦被司馬家所用。

2.演義或其他資料:薛齊在《元和姓纂》中首次提及,但並沒有在《三國演義 》中亮相。

參考來源:


1.《新唐書 宰相視系表 薛氏》:東海相(薛)衍,衍生兗州別駕蘭,為曹操所殺。子永,字茂長,從蜀先主入蜀,為蜀郡太守。永生齊,字夷甫,巴、蜀二郡太守,蜀亡,率戶五千降魏,拜光祿大夫,徙河東汾陰,世號蜀薛。二子:懿、始。懿字元伯,一名奉,北地太守,襲鄢陵侯。

2.《元和姓纂》:八代子蘭,徐州別駕,為曹公所害,生永,遂歸于蜀先主,官至蜀郡太守。齊歸晉,為光祿大夫。齊生懿,晉光祿,河東太守。

3.《魏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薛辯,字允白。其先自蜀徒於河東之汾陰,因家焉。祖陶,與薛祖、薛落等分統部眾,故世號三薛。

4.《資治通鑑考異·卷第六·齊紀上》:北史薛聰傳為羽林監。帝會與朝臣論海內姓地人物,戲謂聰曰:『人謂卿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聰對曰:『臣遠祖(薛)廣德,世事漢朝,時人呼為漢臣。九世祖(薛)永,隨劉備入蜀,時人呼為蜀臣。今事陛下,是虜,非蜀也。』

5.《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齊紀六》:眾議以薛氏為河東茂族。帝(北魏孝文帝)曰:「薛氏,蜀也,豈可入郡姓!」直閣薛宗起執戟在殿下,出次對曰:「臣之先人,漢末仕蜀,二世復歸河東,今六世相襲,非蜀人也。伏以陛下黃帝之胤,受封北土,豈可亦謂之胡邪!今不預郡姓,何以生為!」乃碎戟於地。帝徐曰:「然則朕甲、卿乙乎?」乃入郡姓,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7 PM

姓:徐

名:琨

字:不詳

生卒年:?-?

貫籍:吳郡富春

勢力:東漢→孫堅→孫策→孫權

官職/爵位:偏將軍→丹陽太守→督軍中郎將→廣德侯→平虜將軍

家庭: (父)徐真,(母)孫氏,(舅舅)孫羌,孫堅,孫靜,(表兄弟姊妹)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孫尚香等

列傳:

1.史實:早期隨孫堅南征北討,孫堅死後隨孫策討劉繇、破笮融,並在這些戰役陸續擊敗張英、于麋、樊能等人。後又陸續大敗袁術從弟袁胤、袁術部將兼廬江太守的李術而受孫策賞識,後來隨軍攻打黃祖,卻不幸被流矢射中戰死。

2.演義:徐琨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吳書 徐夫人傳》孫)堅以妹妻真,生琨。琨少仕州郡,漢末擾亂,去吏,隨堅征伐有功,拜偏將軍。堅薨,隨孫策討樊能、于麋等於橫江,擊張英於當利口,而船少,欲駐軍更求。琨母時在軍中,謂琨曰:「恐州家多發水軍來逆人,則不利矣,如何可駐邪?宜伐蘆葦以為泭,佐船渡軍。」。琨具啟策,策即行之,衆悉俱濟,遂破英,擊走笮融、劉繇,事業克定。策表琨領丹楊太守,會吳景委廣陵來東,復為丹楊守。

2.《三國志 吳書 徐夫人傳》附《江表傳》:初,袁術遣從弟胤為丹楊,策令琨討而代之。會景還,以景前在丹楊,寬仁得衆,吏民所思,而琨手下兵多,策嫌其太重,且方攻伐,宜得琨衆,乃復用景,召琨還吳。琨以督軍中郎將領兵,從破廬江太守李術,封廣德侯,遷平虜將軍。後從討黃祖,中流矢卒。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7 PM

姓:魏

名:平

字:不詳

生卒年:?-?

貫籍:不詳

勢力:東漢→曹魏

官職/爵位:?

列傳:

1.史實:曹魏黃初元年(A.D.220),與郝昭跟隨金城太守蘇則討伐叛亂的麴演、張進、黃華等人,於斬麴演及張進、降黃華之役有戰功。後隨司馬懿抵抗蜀國諸葛亮的軍隊,因不滿司馬懿一直不肯出戰蜀軍,而和賈栩譏罵司馬懿為「畏蜀如虎」。

2.演義:魏平似乎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魏書 蘇則傳》:又將軍郝昭、魏平先是各屯守金城,亦受詔不得西度。則乃見郡中大吏及昭等與羌豪帥謀曰:「今賊雖盛,然皆新合,或有脅從,未必同心;因釁擊之,善惡必離,離而歸我,我增而彼損矣。旣獲益衆之實,且有倍氣之勢,率以進討,破之必矣。若待大軍,曠日持乆,善人無歸,必合於惡,善惡旣合,勢難卒離。雖有詔命,違而合權,專之可也。」於是昭等從之,乃發兵救武威,降其三種胡,與興擊進於張掖。演聞之,將步騎三千迎則,辭來助軍,而實欲為變。則誘與相見,因斬之,出以徇軍,其黨皆散走。則遂與諸軍圍張掖,破之,斬進及其支黨,衆皆降。演軍敗,華懼,出所執乞降,河西平。乃還金城。進封都亭侯,邑三百戶。

2.《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附《漢晉春秋》:宣王不從,故尋亮。旣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柰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咸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8 PM

姓:黃

名:華

字:不詳

生卒年:?-253

貫籍:酒泉(屬涼州)

勢力:東漢→曹魏

官職/爵位:?→後將軍→兗州刺史

列傳:

1.史實:曹魏黃初元年(A.D.220),參與河西人麴演、張掖人張進之叛亂,後被蘇則、張既、張恭、張華等人所平,麴演和張進被斬,黃華兵敗歸順曹魏。後王凌欲謀立楚王曹彪為帝,私下派部屬楊弘通知時任後將軍、兗州刺史的黃華,沒想到黃華和楊弘卻趁機密告王凌謀反,讓司馬懿得以「先發制人」。

2.演義:黃華似乎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魏志 張既傳》:是時,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麴演等並舉郡反,自號將軍,更相攻擊。俊遣使送母及子詣太祖為質,求助。太祖問旣,旣曰:「俊等外假國威,內生傲悖,計定勢足,後即反耳。今方事定蜀,且宜兩存而鬬之,猶卞莊子之刺虎,坐收其斃也。」太祖曰:「善。」歲餘,鸞遂殺俊,武威王祕又殺鸞。是時不置涼州,自三輔拒西域,皆屬雍州。文帝即王位,初置涼州,以安定太守鄒岐為刺史。張掖張進執郡守舉兵拒岐,黃華、麴演各逐故太守,舉兵以應之。旣進兵為護羌校尉蘇則聲勢,故則得以有功。旣進爵都鄉侯。

2.《三國志 魏志 蘇則傳》:後演復結旁郡為亂,張掖張進執太守杜通,酒泉黃華不受太守辛機,進、華皆自稱太守以應之。又武威三種胡並寇鈔,道路斷絕。武威太守毌丘興告急於則。時雍、涼諸豪皆驅略羌胡以從進等,郡人咸以為進不可當。又將軍郝昭、魏平先是各屯守金城,亦受詔不得西度。則乃見郡中大吏及昭等與羌豪帥謀曰:「今賊雖盛,然皆新合,或有脅從,未必同心;因釁擊之,善惡必離,離而歸我,我增而彼損矣。旣獲益衆之實,且有倍氣之勢,率以進討,破之必矣。若待大軍,曠日持乆,善人無歸,必合於惡,善惡旣合,勢難卒離。雖有詔命,違而合權,專之可也。」於是昭等從之,乃發兵救武威,降其三種胡,與興擊進於張掖。演聞之,將步騎三千迎則,辭來助軍,而實欲為變。則誘與相見,因斬之,出以徇軍,其黨皆散走。則遂與諸軍圍張掖,破之,斬進及其支黨,衆皆降。演軍敗,華懼,出所執乞降,河西平。乃還金城。進封都亭侯,邑三百戶。

3.《三國志 魏志 閻溫傳》:功曹張恭素有學行,郡人推行長史事,恩信甚著,乃遣子就東詣太祖,請太守。時酒泉黃華、張掖張進各據其郡,欲與恭並勢。就至酒泉,為華所拘執,劫以白刃。就終不回,私與恭疏曰:「大人率厲燉煌,忠義顯然,豈以就在困厄之中而替之哉?昔樂羊食子,李通覆家,經國之臣,寧懷妻孥邪?今大軍垂至,但當促兵以掎之耳;願不以下流之愛,使就有恨於黃壤也。」恭即遣從弟華攻酒泉沙頭、乾齊二縣。恭又連兵尋繼華後,以為首尾之援。別遣鐵騎二百,迎吏官屬,東緣酒泉北塞,徑出張掖北河,逢迎太守尹奉。於是張進須黃華之助;華欲救進,西顧恭兵,恐急擊其後,遂詣金城太守蘇則降。就竟平安。奉得之官。

4.《三國志 魏志 王凌傳》:嘉平三年春,吳賊塞塗水。淩欲因此發,大嚴諸軍,表求討賊;詔報不聽。淩陰謀滋甚,遣將軍楊弘以廢立事告兗州刺史黃華,華、弘連名以白太傅司馬宣王。

5.《三國志 魏志 王凌傳》:進弘、華爵為鄉侯。

6.《開元占經》:魏嘉平三年四月戊子,月犯氐東北星,占曰:「將軍死。」五年二月癸丑,後將軍兗州刺史黃華薨。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48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0-28 10:49 PM 編輯

姓:鄧

名:方

字:孔山

生卒年:?-222(?)

貫籍:南郡

勢力:東漢→劉表(?)→劉備

官職/爵位:荊州從事→犍為屬國都尉→安遠將軍→朱提太守→庲降都督

列傳:

1.史實:劉備部下,隨劉備攻打劉璋,擊敗劉璋後被劉備委任治理南中事務,後因政績斐然而受到劉備提拔,並成為蜀漢開國後第一位庲降都督,但在劉備稱帝後不久就病逝。

2.演義:鄧方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華陽國志》:建安十九年,劉先主定蜀,遣安遠將軍、南郡鄧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縣。輕財果毅,夷漢敬其威信。

2.《三國志 蜀書 李恢傳》: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鄧方卒,先主問恢:「誰可代者?」恢對曰:「人之才能,各有長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且夫明主在上,則臣下盡情,是以先零之役,趙充國曰『莫若老臣』。臣竊不自量,惟陛下察之。」先主笑曰:「孤之本意,亦已在卿矣。」遂以恢為庲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剌史,住平夷縣。

3.《三國志 蜀書 楊戲傳》附<季漢輔臣贊>注: (鄧)孔山名方,南郡人也。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蜀旣定,為犍為屬國都尉,因易郡名,為朱提太守,遷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住南昌縣。章武二年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50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0-28 10:50 PM 編輯

姓:范

名:慎

字:孝敬

生卒年:?-273(?)

貫籍:廣陵

勢力:東漢(?)→東吳

官職/爵位:?→侍中→武昌左部督→太尉

家庭: (子)范耀,(女)范姬

事蹟:

1.史實:為東吳中期重臣。孫權稱帝後與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謝景、刁玄、羊衜等一同被孫權委任輔佐太子孫登,並深受孫登信任。孫權死後受吳帝孫亮、孫休所用,孫皓即位後更提拔其為太尉。根據裴注《恪別傳》所載范慎亦曾因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在獻給孫權的馬的馬耳上做記號而取笑諸葛恪。

2.演義:范慎似乎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吳書 孫登傳》:黃龍元年,權稱尊號,立為皇太子,以恪為左輔,休右弼,譚為輔正,表為翼正都尉,是為四友,而謝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皆為賓客,於是東宮號為多士。

2.《吳錄》:後為侍中,出補武昌左部督,治軍整頓。

3.《三國志 吳書 孫晧傳》:(建衡三年)以武昌督范慎為太尉。

4.《恪別傳》曰:范慎時在坐,嘲恪曰:「馬雖大畜,稟氣於天,今殘其耳,豈不傷仁?」恪答曰:「母之於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於仁?」

5.《三國志 吳書 孫晧傳》:(鳳凰二年)是歲,太尉范慎卒。

6.《吳錄》:鳳皇三年卒,子耀嗣。

7.《太平御覽·卷四百四十》:吳孫奇妻者,廣陵范慎女,名姬。

8.《三國志•吳書•孫登傳》裴注引《江表傳》:「孝敬深而狹。」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51 PM

姓:于

名:茲

字:不詳

生卒年:?-?/195(《後漢演義》)

貫籍:不詳

勢力:東漢→笮融(史實/《後漢演義》)

官職/爵位:?

列傳:

1.史實:為下邳相笮融部下,與笮融和劉繇等一同抵抗孫策,孫策攻打笮融時受傷,為引笮融出戰而放出孫策已死的消息令笮融大喜,笮融於是令部將于茲出戰孫策,孫策使計詐敗並引于茲深入敵陣後,痛擊之。于茲兵敗後不久笮融亦不敵孫策。

2.演義:于茲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不過在《後漢演義》中提到最後被孫策軍射殺。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吳書 孫策傳》附《江表傳》:孫策聞之,還攻破能等,獲男女萬餘人。復下攻融,為流矢所中,傷股,不能乘馬,因自輿還牛渚營。或叛告融曰:「孫郎被箭已死。」融大喜,即遣將於茲。策遣步騎數百挑戰,設伏於後,賊出擊之,鋒刃未接而偽走,賊追入伏中,乃大破之,斬首千餘級。策因往到融營下,令左右大呼曰:「孫郎竟云何!」賊於是驚怖夜遁。融聞策尚在,更深溝高壘,繕治守備。策以融所屯地勢險固,乃捨去,攻破繇別將於海陵,轉攻湖孰、江乘,皆下之。
2.《後漢演義》:時有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俱走依劉繇,推繇為盟主;禮據秣陵城,融屯縣南,策先領兵攻融,融出營交戰,被策擊敗,傷亡五百餘人,奔入營中,不敢再出。策移攻秣陵,日夕猛撲,慌得薛禮手足無措,乘夜潰走。策得入秣陵城,安撫居民,禁兵侵掠,忽有探馬入報,乃是樊能於麋等,復襲奪牛渚營,斷策歸路;策奮然起座,當即督兵回攻,大破樊能於麋。擒獲萬餘人,能麋等統皆遁去,因復轉擊笮融。 融令弓弩手分伏營門,待策趨近,一聲號令,萬矢齊飛,策尚用槊撥箭,不肯遽退,百忙中不免一疏,股上突然中箭,翻身落馬;左右忙將策救起,用車載策,馳還牛渚營。將佐俱入帳問安,策已拔去箭鏃,用藥敷搽,笑語諸將道:「我傷未及重,何至落馬?此中寓有深謀,汝曹可說我已死,舉哀退兵,笮融必來追我,我就好設法擒融了!」諸將俱拍手稱善。策即遣將置伏,一一辦妥,然後令軍士佯哭,拔寨齊起。早有細作報知笮融,融果遣部將於茲,率兵追策;策軍尚是偽退,誘茲入伏,四面攢擊,立將於茲射死,掃盡余軍。 於茲卻是個替死鬼。策乘勝復逼融營,融正想接應於茲,出兵就道,忽有一彪人馬殺到,首領為一赳赳少年,厲聲大呼道:「孫郎在此,叫笮融速來受死!」自稱孫郎趣甚。融不意孫策復生,驅軍亟遁,策追殺數裡,得了許多甲冑,方纔還軍。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28 10:52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0-30 03:27 PM 編輯

姓:呂

名:常

字:不詳

生卒年:?-221

貫籍:南陽博望

勢力:東漢→曹魏

官職/爵位:武猛都尉→厲節中郎將→裨將軍→關內侯→陰德亭侯→襄陽太守→平狄將軍→盧亭侯→橫海將軍→西鄂都鄉侯

列傳:

1.史實:為曹操部將,多次跟隨曹操南征北討,並在討伐劉琮、劉備、孫權時皆有戰功,後雖然被蜀將關羽圍困但成功力保襄陽不失,受到曹操、曹丕肯定。另外據《橫海將軍呂君碑銘》所言,此人一生清正儉樸又清廉而深得當地民心。

2.演義:據《三國演義》記載,為曹仁部將,後關羽進軍樊城,呂常不聽滿寵諫言自告奮勇請戰關羽,卻遭關羽擊敗。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魏志 徐晃傳》: (關)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

2.《橫海將軍呂君碑銘》: 君諱□□□□□□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內輔機衡,外司方職,是以□族繁毓,申呂並興,君其胄也。君天姿果毅,仍□於武,武而不害,當值季未,漢失其御,群雄爭逸,海內□隔,王途穢塞。君以中勇,顯名州司,試守雉長,執戈秉戎,慎守易,兵不頓於敵國,墜不侵於四鄰,拜武猛都尉厲節中郎將裨將軍,封關內侯。王師南征,與充軍從,奄有江漢,舍爵冊勛,封陰德亭侯,領郡。鳩集荒散,為民統紀,三考有成,轉拜平狄將軍,改封盧亭侯,蒞國賦政,十有三年。正身帥下,儉以足用,食不貳膳,坐不重席,廄無食粟之馬,出無副車之從,生不利家,死不託孤,可謂良大夫也。雖叔敖相楚,晏嬰在齊,不能尚也。行師御眾,暑即不蓋,寒即不裘。其於戰也,即履矢石之所及,鋒刃之所先,雖古良將,不能逾也。會水□闕羽猖獗為寇,蕩搖邊鄙,虔劉民人,而洪水播溢,泛沒樊城,平源十刃,外瀆潛通,猛將驍騎,載沈載浮。於是不逞作慝,群歹兇鼎沸,或保城而叛,或率眾負旌,自叩敵門,中人以下,並生異心。君威懷之信,臨難益著,故能桀然攘除奸逆,獨存社稷,連城十三,民無虺蠍。帝加其庸,轉拜橫海將軍,徙封西鄂都鄉侯,食邑並七百戶,將遂迷聲於方表,掃丑虜於南域,建元功於大魏。書洪□於宗彝,不吊昊天,降茲災咎,寢疾一旬,大命隕隧,年六十有一,黃初二年正月□子薨於□□□□□帝主閔□,□寮傷悼,使謁者吊祠,賻贈有加,臣吏士庶,莫不哀□。於是故郡吏□□楊向□□追惟惠君,攀慕網極,乃共刊石勒銘,昭示來裔。

3.《三國演義》七十三回:正言間,人報雲長渡江而來,攻打樊城。仁大驚。寵曰:「只宜堅守。」部將呂常奮然曰:「某乞兵數千,願當來軍於襄江之內。」寵諫曰:「不可。」呂常怒曰:「據汝等文官之言,只宜堅守,何能退敵?豈不聞兵法云:『軍半渡可擊。』?今雲長半渡襄江,何不擊之?若兵臨城下,將至壕邊,急難抵當矣。」仁即與兵二千,令呂常出樊城迎戰。呂常來至江口,只見前面繡旗開處,雲長橫刀出馬。呂常卻欲來迎。後面眾軍見雲長神威凜凜,不戰先走,呂常喝止不住。雲長混殺過來,曹兵大敗,馬步軍折其大半。敗殘軍奔入樊城,曹仁急差人求救。使命星夜至長安,將書呈上曹操,言:「雲長破了襄陽,現圍樊城甚急;望撥大將前來救援。」

作者: iamycc2222    時間: 2016-10-30 12:38 AM

這一連串的討論增廣見聞蠻多的 推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30 03:28 PM

姓:何

名:祗

字:君肅

生卒年:?-?

貫籍:不詳

勢力:東漢→蜀漢

官職/爵位:書佐→督軍從事→成都令(?)→郫縣令(?)→汶山太守→廣漢太守→汶山太守→犍為太守

友好(相性):張嶷、楊洪

列傳:

1.史實:何祗為蜀漢重臣。性好色放縱,剛開始諸葛亮得知何祗有好色放縱的個性而懷疑其能力,不過何祗得知諸葛亮前來視察,便事先將政務處理得非常漂亮,諸葛亮前來詢問他時竟能應對如流,而讓諸葛亮相當敬佩。楊洪亦因何祗官爬得很快而跟何祗開開玩笑,何祗亦很幽默的回應楊洪,此事在蜀漢傳為笑談。蜀將張嶷因家貧有次生病,雖然張嶷與何祗不熟,但還是請託何祗相救,何祗馬上拿出家裡的財產讓張嶷病癒。後來被委任管理汶山、犍為二郡事務,亦有相當好之政績,還因為被調到廣漢而引發當地汶山人不滿,直到蜀漢朝廷又把何祗調回汶山才平息,可惜四十八歲時在任內病死。

2.演義:《三國演義》似乎沒提到何祗。

參考來源:

1.《益部耆舊傳雜記》:(何)祗字君肅

2.《益部耆舊傳雜記》:初仕郡,後為督軍從事。時諸葛亮用法峻密,陰聞祗遊戲放縱,不勤所職,嘗奄往錄獄。眾人咸為祗懼。祗密聞之,夜張燈火見囚,讀諸解狀。諸葛晨往,祗悉已闇誦,答對解釋,無所凝滯,亮甚異之。

3.《華陽國志》:而蜀郡何祗為洪門下書佐,去郡數年,已為廣漢太守,洪故在官。

4.《三國志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洪迎門下書佐何祗,有才策功幹,舉郡吏,數年為廣漢太守,時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5.《益部耆舊傳雜記》:每朝會,祗次洪坐。嘲祗曰:「君馬何駛?」祗曰:「故吏馬不敢駛,但明府未著鞭耳。」眾傳之以為笑。

6.《三國志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後得疾病困篤,家素貧匱。廣漢太守蜀郡何祗,名為通厚,嶷宿與疏闊,乃自輿詣祗,托以治疾。祗傾托醫療,數年除愈。

7.《益部耆舊傳雜記》:出補成都令,時郫縣令缺,以祗兼二縣。二縣戶口猥多,切近都治,饒諸姦穢,每比人,常眠睡,值其覺寤,輒得奸詐,眾咸畏祗之發摘,或以為有術,無敢欺者。

8.《益部耆舊傳雜記》:汶山夷不安,以祗為汶山太守,民夷服信。遷廣漢。後夷反叛,辭「令得前何府君,乃能安我耳」!時難屈祗,拔祗族人為,汶山復得安。轉祗為犍為。年四十八卒。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30 03:29 PM

姓:王

名:思

字:不詳

生卒年:?-?

貫籍:濟陰(應屬徐州)

勢力:東漢→曹魏

官職/爵位:西曹令史→豫州刺史→尚書僕射→大司農

列傳:

1.史實:早年任職西曹令史時因說話不當惹怒曹操,本應處於重刑,但因梁習願代其受刑,再加上王思得知梁習代己受刑於心不忍,親自面見曹操並勇於認錯,而讓曹操改觀,因而提拔兩人。明帝朝時因畢軌建議下由辛毗取代王思之位,到齊王曹芳朝時官至大司農。另外此人晚年脾氣暴躁,屬下都非常怕他。

2.演義:王思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魏志 辛毗傳》:「冗從僕射畢軌表言:「尚書僕射王思精勤舊吏,忠亮計略不如辛毗,毗宜代思。」

2.《三國志 魏志 梁習傳》:初,濟陰王思與習俱為西曹令史。思因直日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將加重辟。時思近出,習代往對,已被收執矣,思乃馳還,自陳己罪,罪應受死。太祖歎習之不言、思之識分,曰:「何意吾軍中有二義士乎?」後同時擢為刺史,思領豫州。

3.《魏略 苛吏傳》:「思為人雖煩碎,而曉練文書,敬賢禮士,傾意形勢,亦以是顯名。」

4.《魏略 苛吏傳》:「年老目瞑,瞋怒無度,下吏嗷然不知何據。」

5.《魏略 苛吏傳》:性少信,時有吏父病篤,近在外舍,自白求假。思疑其不實,發怒曰:「世有思婦病母者,豈此謂乎!」遂不與假。吏父明日死,思無恨意。

6. 《魏略·苛吏傳》:「其為刻薄類如此。思又性急,嘗執筆作書,蠅集筆端,驅去復來,如是再三。思恚怒,自起逐蠅不能得,還取筆擲地,蹋壞之。」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0-30 04:52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1-12 03:36 PM 編輯

姓:鮮于

名:丹

字:不詳

生卒年:?-?

貫籍:不詳

勢力:東漢→東吳

官職/爵位:?

列傳:

1.史實:劉備取蜀後,孫權要求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以「拿下涼州後再還荊州」為理由拒絕歸還東吳,而引起孫權不滿,孫權於是自行任命長沙、桂陽、零陵三郡以接收之,卻遭關羽強制驅離,孫權於是令呂蒙帶著鮮于丹、徐忠、孫規等進軍該三郡以奪取之。關羽被孫權斬首後,劉備興兵前來伐吳,鮮于丹隨陸遜參加夷陵之戰。

2.演義:《三國演義》誤作淳于丹,曾和蜀將傅彤交手卻不敵,後又和趙融、沙摩柯交手,最終由吳將徐盛、丁奉二人救走。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吳書 孫權傳》: (劉)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權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遂置南三郡長吏,關羽盡逐之。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禦關羽。

2.《三國志 吳書 陸遜傳》:黃武元年,劉備率大衆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

3.《三國演義》:卻說淳于丹於黃昏時分,領兵前進。到蜀寨時,已三更之後。丹令眾軍鼓譟而入。蜀營內傅彤引兵殺出,挺鎗直取淳于丹;丹敵不住,撥馬便回。忽喊聲大震,一彪軍攔住去路;為首大將趙融。丹奪路而走,折其大半。正走之間,山後一彪蠻兵攔住:為首番將沙摩柯。丹死戰得脫,背後三路軍趕來。比及離營五里,吳軍徐盛、丁奉二人兩下殺來,蜀兵退去,救了淳于丹回營。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1-12 03:36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1-12 03:37 PM 編輯

姓:范

名:長生

又名:延久、九重、賢、支

字:符壽、元壽

生卒年:219-318(一說是189以前-318)

貫籍:涪陵丹輿

勢力:東漢→蜀漢→曹魏→西晉→成漢

官職/爵位:逍遙公→丞相→天地大師→西山侯


家庭: (子)范賁

列傳:

1.史實:「蜀八仙」之一,曾經歷五朝十三主,深受劉備、劉禪、李雄三名據蜀帝王之重視,據《藝林伐山》所言活了130多歲,是古代極少見的五朝老臣。

2.演義:范長生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藝林伐山》:蜀范長生先事劉玄德,至李特時一百三十餘年。

2.《十六國春秋》:范長生, 涪陵丹輿人也,一名延久,又名九重,又名支,字符壽。 岩居穴處 ,求道養志,甚有名德。 兼善天文,頗曉術數,年過百歲,為蜀人所重,奉之如神,雄欲迎致立為君長而臣之,長生固辭。

3.《資治通鑑》: (范)長生博學多藝能,年近百歲,蜀人奉之如神。

4.《方輿勝覽》:先主劉備征之不起,就封(范長生)為逍遙公,劉禪易其宅為長生觀。

5.《十六國春秋》: (建興元年)十月,加丞相范長生為天地大師之號,封西山侯。玉衡五年正月,立妻任氏為皇后。八年四月,范長生卒,以其子侍中賁為丞相。長生善天文,有術數,民奉之如神。

6.《晉書》:范長生自西山乘素輿詣成都,雄迎之於門,執版延坐,拜丞相,尊曰范賢。長生勸雄稱尊號,雄於是僭即帝位,赦其境內,改年曰太武。

7.《華陽國志》:范賢,名長生,一名延久,又名九重,一曰支,字元壽。涪陵丹輿人。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1-13 09:45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11-13 09:46 PM 編輯

姓:孫

名:諝

字:不詳

生卒年:?-263(一說為264)

貫籍:不詳

勢力:東吳

官職/爵位:?→交阯太守

列傳:

史實:孫吳晚期任交阯太守,因性格貪婪暴戾而引發交趾一帶人民極度反感,後和鄧荀一起被屬下呂興殺害,因而爆發為時七、八年的「交趾之亂」。

演義:孫諝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吳書 孫休傳》: (永安)六年夏四月,泉陵言黃龍見。五月,交阯郡吏呂興等反,殺太守孫諝。諝先是科郡上手工千餘人送建業,而察戰至,恐復見取,故興等因此扇動兵民,招誘諸夷也。

2.《三國志 吳書 孫休傳》:呂興旣殺孫諝,使使如魏,請太守及兵。丞相興建取屯田萬人以為兵。分武陵為天門郡。

3.《晉書 陶璜傳》:孫皓時,交阯太守孫諝貪暴,為百姓所患。會察戰鄧荀至,擅調孔雀三千頭,遣送秣陵,既苦遠役,咸思為亂。郡吏呂興殺諝及荀,以郡內附。

4.《華陽國志 南中志》:咸熙元年,吳交趾郡吏呂興殺太守孫諝,內附魏,魏拜興安南將軍。

5.《資治通鑑》:吳交趾太守孫諝貪暴,為百姓所患;會吳主遣察戰鄧荀至交趾,荀擅調孔爵三十頭送建業,民憚遠役,因謀作亂。夏,五月,郡吏呂興等殺諝及荀,遣使來請太守及兵,九真、日南皆應之。

6.《大越史書全書》:癸未(漢炎興元年,吳永安十六年)春三月。初,吳以孫諝為交州太守。諝貪暴,為百姓患。至是吳主遣鄧詢至郡。詢又擅調孔雀三十隻,送建業。民憚遠役,因謀作亂。夏四月,郡吏呂興殺諝及詢,而請太守及兵於晉。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11-13 09:46 PM

姓:鄧

名:荀

又名:詢、句

字:不詳

生卒年:?-263(一說為264)

貫籍:不詳

勢力:東吳

官職/爵位:?→交趾察戰

列傳:

史實:孫吳晚期任察戰,因孫諝和鄧荀先後不得民心而引發交趾一帶人民極度反感,後和孫諝一起被屬下呂興殺害,因而爆發為時七、八年的「交趾之亂」。

演義:鄧荀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亮相。

參考來源:

1.《三國志 吳書 孫休傳》: (永安)六年夏四月,泉陵言黃龍見。五月,交阯郡吏呂興等反,殺太守孫諝。諝先是科郡上手工千餘人送建業,而察戰至,恐復見取,故興等因此扇動兵民,招誘諸夷也。

2.《三國志 吳書 孫休傳》:呂興旣殺孫諝,使使如魏,請太守及兵。丞相興建取屯田萬人以為兵。分武陵為天門郡。

3.《晉書 陶璜傳》:孫皓時,交阯太守孫諝貪暴,為百姓所患。會察戰鄧荀至,擅調孔雀三千頭,遣送秣陵,既苦遠役,咸思為亂。郡吏呂興殺諝及荀,以郡內附。

4.《華陽國志 南中志》:咸熙元年,吳交趾郡吏呂興殺太守孫諝,內附魏,魏拜興安南將軍。

5.《資治通鑑》:吳交趾太守孫諝貪暴,為百姓所患;會吳主遣察戰鄧荀至交趾,荀擅調孔爵三十頭送建業,民憚遠役,因謀作亂。夏,五月,郡吏呂興等殺諝及荀,遣使來請太守及兵,九真、日南皆應之。

6.《大越史書全書》:癸未(漢炎興元年,吳永安十六年)春三月。初,吳以孫諝為交州太守。諝貪暴,為百姓患。至是吳主遣鄧詢至郡。詢又擅調孔雀三十隻,送建業。民憚遠役,因謀作亂。夏四月,郡吏呂興殺諝及詢,而請太守及兵於晉。

7.《三國志 魏書 曹奐傳》: (咸熙元年)辛未,詔曰:「吳賊政刑暴虐,賦斂無極。孫休遣使鄧句,勑交阯太守鎖送其民,發以為兵。吳將呂興因民心憤怒,又承王師平定巴蜀,即糾合豪傑,誅除句等,驅逐太守長吏,撫和吏民,以待國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24.wahas.com/) Powered by Discuz!